转发一个小姐姐的数字游民文章 - Digital Nomad | 一文解决全球人对数字游民的疑问

Digital Nomad | 一文解决全球人对数字游民的疑问

数字游民这种生活方式其实真的没有必要为了游而游的,完全可以想停就停,累了就休息充电嘛,这种生活方式更多是换来生活的主动选择权!

就像前几天的一个下雨天,在别人需要冒着大雨通勤上班,**我可以选择在家慢慢泡杯咖啡,安心地听喜欢的播客,做自己的事,这种自由感真的不要太幸福!**但翻一翻朋友圈,除了吐槽下雨天的、惯性大部分在“卖广告”的,因为是“工作时间”?大伙儿有没有发觉工作日的朋友圈真的很“工作日”,然后周末都是各种吃喝玩乐的?

但我自己的朋友圈就没有这个界限了。。港真,现在对我来说,每一天都一样 ,差别可能就是在哪个国家、和谁在一起了。

Anyways,月更的游民文终于更新。

**其实很开心看到国内越来越多人想了解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但也发现了其实大家对数字游民还存在很多误解,不怕!**之前简单收集了一些疑问,这期抽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统一答疑:slightly_smiling_face:

Q&A

1」成为数字游民有啥门槛?

首先这不是一种职业,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然后,门槛这个真没有,但针对这个问题我已经写了一篇长文 Digital Nomad |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数字游民?

**再补充一下,数字游民并不等于是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只占其中一部分,**其实还有一部分是远程工作的,当然也有部分是在自己创业的等(一般是跨国业务,玩地理套利,本人就是之一了

**我们和普通人也是一样地工作,只不过办公室在世界各地,但不朝九晚五。。**因为打开电脑、连上wifi就能工作:) 指定动作:再加一杯咖啡

2」大部分数字游民的的收入如何?(真直接!

感觉这个真的很看人了,收入的话大家很不一样;我有遇过月收入5–6位数的游民,但背后可能只是一、二人公司;当然也有月入$1–2k左右的。。其实也看处于什么阶段,但我相信能成为游民的都很有潜质。

但不得不提的一点,其实大部分数字游民心态比较正,会一致认为赚钱不是最终目的!反倒是在路上学到的技能、认识的人和经历到的事,这些“东西”更宝贵:)

话说之前Pieter Levels( Nomad List的创办人)也曾将游民大致分成三类:

1.Low-cost nomads who make $500/month from eBooks, blogging

2.Freelancers who make $2,000/month working remotely for a company as a designer or developer

3.Freedom Nomads” who make $150,000-$200,000 per annum at big tech companies and demand to work remotely or entrepreneurs.

1.卖电子书,写博客月赚500美元的低成本数字游民

2.每月大概2000美元的自由职业者,例如远程工作的设计师或开发人员

3.在大型科技公司每年赚15万到20万美元、甚至自己创业的等更自由的数字游民

**仅供参考

3」数字游民是怎样赚钱的?

这个问题。。其实创意很重要!#becreative

但我可以分享其实现在的游民群体大部分是做软件开发、dropshipping、咨询、玩币的、线上教英文的甚至玩online gambling的都有(这个我当时真的涨知识:o 或者很多freelancers、远程工作的等,但我认为以上的属于比较一般的游民,最高级和性感、成长最快的永远是创业:) 当然,这个也看个人追求了。

4」人都是群居的动物,数字游民会感到孤独吗?

**会,还是很经常的那种!**但已经很习惯和自己独处了,作为ISTP的我也挺享受的:)

然后虽然肉体是在各国走,但其实线上的社交圈还是挺固定的,尤其是身边的那五个人,虽然大家都在不同的国家,但我们是经常向对方update近况,有问题的话也会互相给tips解决。

至于身边人的话,确实开始有点心累,因为真的是一直换不同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也确实是很爽,因为实在是太容易结识到各种不同的人了,但其实这样长时间下来,会很麻木!所以我现在一般有自己的节奏,**例如刚到一个新国家我会很opened地认识各式各样的人,**因为他们都可以带给我关于这个国家的local资讯,特别对快速融入当地优质社交圈很有效;**但慢慢地我会有选择性地筛选一些我认为可以长期交流的人,毕竟人生就是做减法嘛,大家的时间精力也有限;**所以其实我们现在这样去到不同的国家,基本就是重新从少到多再变少,整个阶段演绎一次,真的越来越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是将各种人生体验加倍地放大。

克服的话,很建议加入各种游民圈子:

  1. 荷兰的Pieter Levels 创办的Nomad List
  2. 国内Jarod 创办的数字游民部落
  3. 脸书上直接搜小组:digital nomad xx

其实全球也已经越来越多数字游民,在不同的国家也很容易碰到的;**或者介绍个进阶玩法给各位,结交几个很深交的,然后不时可以约下一站在哪里碰面!**就像之前我在缅甸,一个人前往的,但其实后面约回了之前在清迈认识的一个德国程序员和拉脫維亞的博主:) 所以其实有时候会想起来感觉超级幸福的,港真,游民之间的友谊其实比一般的弱社交强多了,因为大家都很知心:) 或许一年就一起几个月,但也愿意飞半个地球碰回一面的那种,毕竟遇到懂自己的人就不多,还可以互相扶持和鼓励!估计夏天会和那个法国博主在格鲁吉亚碰面,欢迎来偶遇咱们:)) !

**偷偷告诉大伙,就算最近我回国了,孤独感也不会说消失,反而是被放大了。。或许在国内的氛围会显得更孤独?**但感觉孤独感这个在现代人中是还是挺普遍的,不单单只存在于游民群体,但优秀的人应该学会如何和自己独处:) 你也患上了现代人的孤独症吗? | Adventures in the Art of Being Alone .

5」数字游民会被催婚么(跑题了??!

这个的话,得看家庭?:thinking: (反正我还没有。。

其实就算是催婚也没用呀,大不了去巴西领养个小孩回来给爸妈带 (还可以顺便拿个巴西护照,win-win

来自本人的小密圈,欢迎入圈

6」有啥技能的人最便于做数字游民?

我感觉最好的是懂编程,或者外语?写作?web design? 有一门手艺是最好的!!当然最好的还是创业。。

个人建议不要为了做游民而从新学习一门技能,时间成本有点高;正确顺序应该是思考怎么可以从自身原有的技能出发,然后结合这种生活方式再搭配 地理套利:slightly_smiling_face:

嗯,其实大部分的数字游民自带多种技能!

像上边的那位法国游民,高颜值,五门语言还自带技术背景,所以他的业务基本是自动化再搭配外包,每天只工作2小时 :eyes: 我自己的话自带金融背景、四门语言、半路入们的程序金融女,擅长摄影、信息差等,每天除了做一些咨询,就是看书、学习、写作为主,也算是挺不错的状态了:)

7」在数字游民阶段最大感受学会了什么?

真要说的话,学会了更好地自学 :open_book: 越来越自律,还有对信息差越来越敏感,经历了一年多的和自己单独相处,也越来越了解自己:)

我的游民生活日常

8」学生党、在职的可以如何做好当数字游民的准备?

我建议可尝试做一个side hustle(副业 或者找到能远程办公的工作。

不建议贸然辞职!除非是有一笔现金流能支撑好几个月才完全跳出来尝试,不然状态会很被动、压力也会很大,当然成长也会越快(简单剧透一下,我已经默默在码一年来的创业经验、希望也能帮助到各位!

简单挑了以上的八条问题,还有其它疑问也欢迎留言哈:)

Stay tuned for more!

:coffee: 关于作者 Natalia :briefcase: 从事海外资产配置

擅长地理套利数字游民生活方式设计 、环球创业者

文章挺不错的,楼主认识她吗?可否邀请进来一起交流。

我是国内有公司,然后国外重新开展业务,但确实很难,必须的耐得住寂寞。

1 Like

海外很多都要自己去趟路,不论是什么事情,对于中国人成本都会增加。(尤其是沟通成本)

Natalia Mok

文章的博主是 Natalia Mok ,我之前加入了她的 知识星球,(付了一年订阅费) 也拿到了她的联系方式(但从来没有和他联系过)

她的确很会写这些宣传文,我估计他在境外认识了一些 Digital Nomad(s) ,所以,有一个类似的社群(你可以想象成 微信群 / Telegram 群组 之类的 ) ,

她去年在格鲁吉亚买了一套房,也经历了土耳其的通货膨胀,好在她用的是美元,没受太多影响,这点比较幸运,但是她用于社群建设 的 知识星球,好像也就是搞了1年左右的样子,去年也停更了。原因是想静静,说了点煽情的话, 当然我也就没有继续付费下去了。

她算是用 Vlog 和 知识星球,带着我去体验了一把 Digital Nomad,在她身体力行 Digital Nomad 的时候,她也有推出一些收费服务,比如告诉大家如何在境外银行开户,如何去拿到其他国家的签证&身份,还有虚拟币的相关知识,诸如此类。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 在巴西领养小孩从而撸到一本巴西护照。如何优雅的走入某个境外银行开户,(她挺喜欢用优雅/从容/这类情感词 :grinning:) 但我觉得实操性嘛,见仁见智吧。